公安解除取保候审后终止侦查通常是在犯罪嫌疑人无罪或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况下。比如发现没有犯罪事实,犯罪行为并非嫌疑人所为,已过追诉时效,嫌疑人死亡等。解除取保候审和终止侦查都有相应的程序和法律规定,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维护司法公正。
一、公安在什么情况下解除取保候审后终止侦查
公安解除取保候审后终止侦查一般是基于以下几种情况。如果经侦查认定没有犯罪事实,也就是原本被怀疑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实施该行为,那么就应当解除取保候审并终止侦查。例如,一起盗窃案中,最初有证据指向某嫌疑人,但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嫌疑人在案发时间有不在场证明,且真正的盗窃者另有其人,这种情况下就会解除对该嫌疑人的取保候审并终止对其的侦查。
1、犯罪行为并非嫌疑人所为
在侦查过程中,如果确定犯罪行为是由其他人实施的,而不是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那么就没有继续对该嫌疑人进行侦查的必要,应解除取保候审并终止侦查。比如在一些团伙作案的案件中,经过深入调查,明确了真正的犯罪成员,而之前被错误怀疑的嫌疑人就会被解除相关措施。
2、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根据法律规定,犯罪经过一定的期限后就不再追诉。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发现该犯罪已过追诉时效,那么公安会解除取保候审并终止侦查。例如,一些轻微犯罪案件,由于时间较长,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此时就应停止对嫌疑人的侦查。
3、嫌疑人死亡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死亡,由于其主体已经不存在,无法再对其进行刑事追究,所以会解除取保候审并终止侦查。
二、公安解除取保候审后终止侦查的程序是怎样的
公安解除取保候审后终止侦查有严格的程序。当出现符合解除取保候审并终止侦查的情形时,首先办案人员要制作呈请解除取保候审报告书和呈请终止侦查报告书,详细说明解除和终止的理由及依据。
1、审批环节
这些报告书需要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只有经过负责人的审批同意,才能正式进行解除取保候审和终止侦查的操作。例如,在一些重大案件中,负责人会对相关材料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解除和终止的决定是合理合法的。
2、通知与告知
经批准后,公安机关要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和终止侦查决定书,并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同时,还要告知原案件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这是为了保障相关人员的知情权,让他们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
3、后续处理
解除取保候审后,对于被取保候审人缴纳的保证金要及时退还。如果是采取保证人保证的,要告知保证人解除保证义务。对于已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三、解除取保候审后终止侦查对嫌疑人有什么影响
解除取保候审后终止侦查对嫌疑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从法律层面看,嫌疑人不再处于被刑事追究的状态,其人身自由和名誉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例如,原本因为被取保候审而可能受到周围人异样眼光的嫌疑人,在终止侦查后,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1、名誉恢复
在社会生活中,嫌疑人的名誉会逐渐恢复。因为终止侦查意味着其被证明没有犯罪行为或者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周围人会改变对其的看法。比如在一些社区中,嫌疑人原本可能因为被怀疑犯罪而受到排斥,终止侦查后就可以重新融入社区生活。
2、经济影响
如果嫌疑人缴纳了保证金,在解除取保候审后会退还保证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嫌疑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嫌疑人可以重新正常地开展工作和生活,避免了因为案件侦查而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
3、心理影响
嫌疑人在被取保候审期间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自己会被定罪。而终止侦查会让嫌疑人心理上得到解脱,能够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
总结来说,公安在多种情况下会解除取保候审后终止侦查,并且有相应的程序规定,这对嫌疑人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对解除和终止决定有异议该如何处理,终止侦查后发现新的证据该怎么办等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