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鉴定需遵循一定程序。首先可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或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鉴定机构受理后,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专家依据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鉴定结论。同时要注意鉴定的时效等规定。这对明确责任、维护医患双方权益至关重要。
一、医疗事故如何去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是确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程序。
1、委托鉴定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委托:一是医患双方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二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移交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2、受理与材料提交
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3、专家鉴定组的组成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在鉴定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家鉴定组。专家鉴定组人数为单数,涉及的主要学科的专家一般不得少于鉴定组成员的二分之一;涉及死因、伤残等级鉴定的,并应当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法医参加专家鉴定组。
4、鉴定与结论作出
专家鉴定组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别和判定,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提供医学依据。鉴定结论以专家鉴定组成员的过半数通过。鉴定书应当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的调查材料、对鉴定过程的说明等内容。
二、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是多久
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规定,关系到当事人能否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1、申请鉴定的时效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这意味着如果超过1年的时间,当事人可能会丧失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处理的权利。
2、鉴定工作的时效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这一规定保证了鉴定工作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避免久拖不决。
3、时效的意义
明确时效规定,一方面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证据的灭失和记忆的模糊,保证鉴定工作能够基于较为准确和完整的材料进行;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医疗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维护了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医疗事故鉴定需要哪些材料
医疗事故鉴定所需材料是鉴定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完整准确的材料有助于专家做出客观公正的鉴定结论。
1、医疗机构提交的材料
医疗机构需要提交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2、患者提交的材料
患者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就医相关病历资料、书面陈述及答辩等。书面陈述及答辩应当包括对医疗过程的描述、对医疗行为的质疑以及认为存在医疗事故的理由等内容。
3、材料提交的要求
当事人应当保证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提供虚假材料,可能会影响鉴定结果的公正性,甚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材料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交给负责鉴定的医学会。
医疗事故鉴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鉴定的程序、时效以及所需材料等。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医患双方在医疗事故争议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遇到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服怎么办、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由谁承担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医疗事故鉴定方面有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