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罪立案标准规定与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的行为相关。根据法律,纳税人逃税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或者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都应立案追诉。

一、逃税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逃税罪的立案标准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应予立案追诉。

1、数额与比例标准

逃税数额需达到五万元以上,同时要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这两个条件需同时满足,才可能达到立案标准。比如,某企业应纳税总额为100万元,其逃税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100×10%),就满足了数额与比例的要求。

2、后续处理情况

即便满足了数额与比例标准,如果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及时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也可能不被立案追诉。但如果不履行这些义务,就会触发立案条件。

3、特殊情形

若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同样应予立案追诉。

逃税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0)

二、逃税罪立案标准的数额与比例具体要求

逃税罪立案标准中数额与比例的具体要求是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依据。数额要求逃税达到五万元以上,比例要求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

1、数额的计算

逃税数额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数额。在计算时,要准确统计各税种的逃税金额总和。例如,企业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都存在逃税行为,需将这些税种的逃税数额相加。

2、比例的确定

应纳税总额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各种税款的总和。计算比例时,用逃税数额除以应纳税总额。如企业应纳税总额为200万元,逃税数额为30万元,逃税比例为15%(30÷200),满足了比例要求。

3、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

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了解数额与比例的具体要求非常重要。一旦达到立案标准,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这会对企业的经营和个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三、逃税罪立案标准中扣缴义务人的规定

在逃税罪立案标准中,扣缴义务人也有相应规定。扣缴义务人是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行为方式

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比如,某单位作为扣缴义务人,代扣了员工的个人所得税,但采取虚假申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的税款,达到五万元以上,就会被立案。

2、法律责任

扣缴义务人不履行其法定的扣缴义务,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也违反了法律规定。一旦被立案追诉,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对税收征管秩序的严格维护。

3、与纳税人立案标准的区别

与纳税人的立案标准相比,扣缴义务人的立案标准更侧重于其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行为,不涉及占应纳税总额比例的要求,只要数额达到五万元以上即可立案。

综上所述,逃税罪的立案标准涵盖了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的不同情形,包括数额、比例以及后续处理等方面的规定。了解这些标准对于企业和个人依法纳税、避免法律风险至关重要。那么,逃税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不同情形下逃税罪的处罚有何差异?如果对逃税罪相关法律问题还有疑问,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