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空壳公司需要注意公司的工商、税务、债务、资质许可等方面的问题,还要关注合同签订和后续变更事项。
一、工商信息审查。首先要查看公司是否存在工商异常,比如未按时年报、地址异常等情况。这些异常可能会影响公司后续的正常经营和信誉。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相关信息。同时,要核实公司的注册信息,包括注册资本是否实缴,股东的出资情况等。若注册资本未实缴,收购方可能需要承担后续的出资义务。
二、税务情况核查。了解公司是否按时纳税申报,有无欠税记录。可以要求原股东提供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还要检查公司是否存在税务违规行为,如偷税、漏税等,否则收购后可能会面临税务处罚。查看公司的发票使用情况,防止存在虚开发票等问题。
三、债务风险排查。虽然是空壳公司,但仍可能存在潜在债务。要求原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情况进行全面披露,并通过查询法院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了解公司是否涉及诉讼、仲裁以及执行案件。可以在收购合同中明确约定,若发现未披露的债务,由原股东承担责任。
四、资质许可检查。如果空壳公司拥有特定的资质或许可,要确认其有效性和合规性。比如,某些行业需要特定的经营许可证,要检查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存在违规使用被吊销的风险。
五、合同签订规范。签订详细的收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收购价格、支付方式、资产交接、债权债务处理等条款。合同中应设置违约条款,以保障自身权益。
六、后续变更事项。完成收购后,要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包括法定代表人、股东、经营范围等信息的变更。同时,到税务、银行等部门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确保公司的各项事务顺利过渡。
法律依据:
《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第六条
进行公众公司收购,收购人及其实际控制人应当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收购人及其实际控制人为法人的,应当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任何人不得利用公众公司收购损害被收购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收购公众公司:
(一)收购人负有数额较大债务,到期未清偿,且处于持续状态;
(二)收购人最近2年有重大违法行为或者涉嫌有重大违法行为;
(三)收购人最近2年有严重的证券市场失信行为;
(四)收购人为自然人的,存在《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不得收购公众公司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