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了诈骗罪。该条内容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这一规定明确了诈骗罪的基本构成和量刑标准。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标准,不同地区会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幅度内确定具体数额标准。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一表述意味着,如果行为虽然符合诈骗罪的一般特征,但同时刑法分则其他条文对其作出了特别规定,应按照特别规定定罪处罚。例如,金融诈骗类犯罪,包括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等,这些犯罪在构成要件上与普通诈骗罪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发生在特定的金融领域,法律对其进行了专门规定,就应依照相应的罪名定罪量刑。

刑法对诈骗罪的规定,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公私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司法机关打击诈骗犯罪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对潜在的诈骗犯罪分子起到了威慑作用。

诈骗罪是刑法第几条规定(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