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时受伤一般有误工费补偿,但在工伤保险待遇中通常体现为停工留薪期工资。若未认定为工伤,符合条件的也可主张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

当劳动者在工作时受伤,首先要考虑是否能认定为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例如,小李在工厂工作时被机器砸伤,经认定为工伤,那么在他治疗和康复的停工留薪期内,单位应按照他受伤前的工资福利待遇按月支付工资,这其实就相当于误工费的性质。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受伤未被认定为工伤,比如是因第三人侵权导致的工作中受伤,那么受伤者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向侵权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其中就包括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所以,在工作时受伤大概率是有类似误工费的补偿的,关键在于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式去主张。

在工作时受伤有没有误工费补偿(0)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