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在直接抚养方愿意承担子女全部抚养费、给付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经济来源、给付方因犯罪被收监改造无力给付等情况下,可以不给抚养费。

若直接抚养方愿意独自承担子女全部抚养费,且该意愿不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可以不给抚养费。这是基于双方的协商一致,并且从保障子女权益的角度出发,只要不会对子女的生活、教育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法律是允许这种安排的。例如,直接抚养方经济条件优越,有足够的能力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主动提出不需要另一方支付抚养费。

当给付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经济来源时,也可以不给抚养费。在这种情况下,给付方自身都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客观上没有能力履行支付抚养费的义务。比如,给付方因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身体残疾,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又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此时要求其支付抚养费显然是不现实的。

给付方因犯罪被收监改造无力给付抚养费时,也可能出现无需支付的情况。在服刑期间,给付方失去了人身自由,无法通过正常的工作获得收入,也就无法支付抚养费。不过,在其服刑期满恢复自由且有经济能力后,可能仍需继续承担抚养义务。

如果子女年满18周岁且能够独立生活,父母可以停止给付抚养费。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到子女成年为止。当子女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时,父母不再负有支付抚养费的法定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存在上述可以不给抚养费的情况,也需要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确定。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相关协议;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同时,无论是否支付抚养费,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责任都不应忽视。

离婚后什么情况可以不给抚养费了(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