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国家退耕还林款可能触犯诈骗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罪名,具体取决于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

诈骗罪角度来看。如果是普通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国家退耕还林款,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的,就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退耕还林款的骗取案件中,比如行为人编造虚假的退耕还林项目、虚报退耕还林面积等手段来获取款项,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若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骗取、侵吞国家退耕还林款,则可能构成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在退耕还林项目的管理、审核、发放款项等环节中,利用自己的职权,将退耕还林款据为己有,这种行为就触犯了贪污罪。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不同的规定处罚。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国家退耕还林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还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公款的使用权和国家财经管理制度。

骗取国家退耕还林款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公共资源,会根据不同情况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骗取国家退耕还林款犯什么罪(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