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出轨对财产分割有一定影响,但通常不会导致过错方净身出户。一般先由夫妻双方协议处理共同财产,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在婚姻关系中,婚后出轨是违背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关于财产分割,首先要明确财产的性质,分为夫妻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不会因出轨这一情形而改变归属。例如一方的婚前财产、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等,都属于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参与分割。
而对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如果出轨方的行为构成法律上的过错,如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里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虽然出轨并不必然导致过错方少分财产,但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照顾无过错方。比如在房产分割上,如果双方都主张房屋所有权,法院可能会考虑将房屋判给无过错方,由无过错方给予过错方一定的经济补偿。
夫妻双方也可以在婚内通过签订财产协议的方式,对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如果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在离婚时就会按照协议来处理财产。婚后出轨的财产分割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