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交税流程一般包括确定纳税义务、准备纳税资料、计算应纳税额、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留存完税凭证几个步骤。
要确定纳税义务。股权转让行为发生后,需要判断是否产生纳税义务。通常,个人转让股权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转让股权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可能涉及印花税。对于个人转让非上市公司股权,若有转让所得,应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转让股权,需将转让所得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印花税方面,股权转让合同属于产权转移书据,立据双方需按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五缴纳印花税。
准备纳税资料。纳税义务人需要准备一系列资料,如股权转让合同、股东身份证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资产评估报告(如有需要)等。这些资料是计算应纳税额和进行纳税申报的重要依据。例如,股权转让合同可以明确转让价格、转让份额等关键信息;财务报表有助于确定股权的原值和转让时企业的净资产情况。
计算应纳税额。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股权转让收入 - 股权原值 - 合理费用)× 20%。其中,股权转让收入是指转让方因股权转让而获得的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股权原值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如以现金出资方式取得的股权,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与取得股权直接相关的合理税费之和确认原值;合理费用是指股权转让时按照规定支付的有关税费。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则根据企业的整体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股权转让所得需并入其中。印花税应纳税额 = 股权转让合同金额 × 0.05%。
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义务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可以通过网上申报或到办税服务厅现场申报的方式进行。在申报时,需填写相应的纳税申报表,如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表(A 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并提交之前准备好的纳税资料。
之后,缴纳税款。税务机关审核申报信息无误后,纳税义务人需按照确定的应纳税额缴纳税款。缴纳方式包括银行转账、网上支付等。纳税义务人应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税款,否则可能会面临滞纳金等处罚。
留存完税凭证。缴纳税款后,纳税义务人应取得完税凭证,并妥善留存。完税凭证是证明纳税义务已经履行的重要依据,在后续可能涉及的税务检查、股权变更登记等环节都可能会用到。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