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继承遗产的分配需先明确遗产范围,再按照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的规则进行。有遗嘱的按遗嘱分配,没有遗嘱的按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同一顺序继承人一般均等分配,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可不均等。
首先要确定遗产的范围。在再婚家庭中,需要区分哪些是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哪些是与现任配偶的夫妻共同财产。对于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先将其中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才是被继承人的遗产。
如果被继承人留有合法有效的遗嘱,那么遗产将按照遗嘱的内容进行分配。遗嘱可以指定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继承遗产,也可以将遗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若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来处理。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这里的配偶是指现任合法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例如,被继承人去世后,其遗产由配偶、子女、父母共同继承,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他们将平均分配遗产。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比如,某继承人患有重大疾病,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在分配遗产时就应适当多分。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相反,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如果存在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情况,他们也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参与遗产分配。再婚继承遗产的分配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据法律规定合理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