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老赖在法院强制执行后仍不还钱,可采取多种后续措施,包括进一步调查财产、对其采取司法处罚、追究刑事责任,还能借助社会信用惩戒等手段促使其还款。

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中,会全面调查老赖的财产状况。若发现老赖存在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行为,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请求法院撤销老赖的这些行为,以保障债权的实现。同时,法院会查询老赖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股权等各类财产信息,若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会依法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等操作,并进行拍卖、变卖以清偿债务。

对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老赖,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其予以罚款、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若老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达到了刑事犯罪的标准,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还可以借助社会信用惩戒机制。法院会将老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黑名单”。一旦被列入黑名单,老赖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比如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会被拒绝;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还会限制其高消费,包括乘坐飞机、高铁,入住星级酒店,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给老赖施加压力,促使其尽快履行还款义务。

老赖欠钱不还法院强制执行也不还怎么办(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