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分割财产首先要区分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一方个人财产,个人财产不参与分割,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在离婚时进行财产分割,明确财产性质是关键。根据法律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进行分割,仍归该方所有。

而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一方的除外)等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首先倡导双方协商解决。夫妻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如经济状况、对家庭的贡献等因素,自行达成财产分割协议。这种方式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双方的需求。

如果双方无法就财产分割达成协议,则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会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如果一方在婚姻中有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院在分割财产时可能会对无过错方予以适当倾斜,多分给无过错方一些财产。

在农村,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也应当依法予以保护。同时,如果一方在家庭生活中承担了较多的抚养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义务,在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

离婚分割财产怎么分割(0)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