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未到期离职通常可以索要工资。劳动者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明确了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义务,无论劳动合同是否到期,只要劳动者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有支付相应工资的责任。

从法律层面来看,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即使合同未到期就离职,只要是在正常工作期间,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已经为用人单位创造了价值,用人单位不能以合同未到期离职为由拒绝支付工资。例如,在一些短期项目中,劳动者完成了部分工作后因个人原因离职,对于其已经完成的工作部分,用人单位需要按照约定支付工资。

不过,劳动者离职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未按照规定的程序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能会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但这并不影响劳动者索要已工作期间的工资。

例如,劳动者突然离职,没有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导致用人单位在短期内无法安排人员接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相应损失,但不能以此扣除劳动者应得的工资。

如果遇到用人单位以合同未到期离职为由拒绝支付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等。合同未到期离职,劳动者有权索要自己应得的工资。

合同未到期离职能否索要工资(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五十一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一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同意并签订确认书的,行政机关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等送达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