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赡养父母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分割财产,但在分配遗产时,可能会少分或者不分。

根据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当涉及到父母财产尤其是遗产分割时,不赡养父母这一行为会对财产分割产生影响。

从法定继承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明确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这意味着,如果存在多个法定继承人,其中有不赡养父母的情况,在分割遗产时,其他尽到赡养义务的继承人可以主张让不赡养父母的继承人少分或者不分遗产。

如果父母通过遗嘱的方式来处分自己的财产,那么不赡养父母的子女可能会面临不能继承遗产的结果。因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父母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财产。如果父母认为某一子女没有尽到赡养义务,完全可以在遗嘱中不将该子女列为继承人或者少分财产给该子女。

在实际情况中,不赡养父母的认定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而且,即使有不赡养的情况,如果该继承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仍有权继承遗产。不赡养父母虽然不必然导致不能分割财产,但在法律上会处于不利地位。

不赡养父母能分割财产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