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开发商抵押房一般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存在一定风险,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和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从法律层面来看,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开发商将房屋抵押后,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仍可进行销售。如果购房者在购买时知晓房屋处于抵押状态,并且开发商在出售房屋时如实告知,同时按照合法程序操作,那么该房屋买卖合同是有效的,购房者的权益会受到法律保护。
购买开发商抵押房存在诸多风险。一方面,若开发商未能及时偿还抵押债务,抵押权人可能会行使抵押权,对房屋进行处置,这就可能导致购房者无法顺利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另一方面,若开发商隐瞒房屋已抵押的事实与购房者签订合同,这种行为属于欺诈。根据《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购房者不仅可以要求开发商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还可以请求开发商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为降低风险,购房者在购房前应仔细审查开发商提供的相关证件,如《国有土地使用证》等,查看是否存在抵押登记情况。也可以到当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查询,以确认房屋的真实产权状况。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要明确约定开发商解除抵押的时间以及逾期未解除抵押的违约责任等条款。
综上所述,买开发商抵押房并非绝对安全,购房者需要谨慎对待,充分了解房屋的抵押情况,并通过合法途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