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期徒刑缓刑算有期徒刑。缓刑是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但它的前提是犯罪分子被判处了有期徒刑,只是给予一定的考验期,暂不执行刑罚。

从法律定义来看,有期徒刑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而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这表明缓刑是在判处有期徒刑的基础上适用的。

虽然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不用在监狱或看守所服刑,而是在社区接受矫正,但这并不改变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事实。如果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相关规定,没有出现撤销缓刑的情形,考验期满后,原判的有期徒刑就不再执行。这里的“不再执行”是基于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的良好表现而给予的宽大处理,并非否定之前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一判决结果。

例如,甲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这意味着甲被判定犯有罪行,应处一年有期徒刑,只是给予一年的缓刑考验期。在这一年考验期内,甲需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等。若甲顺利通过考验期,一年有期徒刑就不再执行,但不能说甲没有被判处有期徒刑。所以,有期徒刑缓刑本质上算有期徒刑,只是执行方式有别于普通的有期徒刑执行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