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了没能力执行,可与债权人协商分期偿还,若经债权人同意或法院裁决可分期支付;若永久无偿还能力,法院会执行其名下其他财产;若有能力却拒不执行,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情节严重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当法院判决后,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能力执行时,首先要明确这与有能力却拒不执行是不同性质的情况。

对于暂时没有能力执行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这意味着被执行人可以主动与债权人沟通,说明自身经济状况,提出合理的分期偿还方案。如果债权人认可该方案,双方可以达成新的还款协议。若债权人不同意,被执行人也可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决。

若被执行人永久没有偿还能力,法院会对其名下的其他财产进行调查和执行。例如,名下的房产、车辆、存款、股票等资产,法院有权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并依法进行拍卖、变卖等处置,以所得款项偿还债务。但会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如果被执行人明明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这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其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该罪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面对法院判决后没能力执行的情况,被执行人应积极与债权人及法院沟通,配合执行工作,避免因不当行为给自己带来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第十条

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用工单位应当协助工伤认定的调查核实工作。劳务派遣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可以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

被派遣劳动者在申请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工单位应当负责处理职业病诊断、鉴定事宜,并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提供被派遣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其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