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不算有期徒刑,它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而有期徒刑是刑罚种类,二者概念不同。不过缓刑可以适用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在我国的刑罚体系中,有期徒刑和缓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期徒刑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属于主刑的一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死缓减刑和数罪并罚的情形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后,需要在监狱等场所接受刑罚处罚。

而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并非独立的刑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

由此可见,缓刑是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期间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虽然缓刑通常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它本身并不等同于有期徒刑,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从概念和性质上来说,缓刑不算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