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款一直拖着不给,可先尝试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申请调解、申请支付令、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等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

协商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可以与责任方沟通,了解其拖延支付赔偿款的原因,尝试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的付款时间和方式。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沟通的记录,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备后续可能的需要。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考虑申请调解。可以向相关的调解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提出申请。调解机构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促使责任方履行赔偿义务。调解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解决纠纷。

对于一些事实清楚、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赔偿案件,还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会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支付赔偿款。如果债务人在规定期限内既不提出书面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若双方之间存在仲裁协议,还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仲裁程序相对简便、高效,能够较快地解决纠纷。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就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如赔偿协议、事故责任认定书、医疗费用清单等,以证明自己的主张。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如果责任方在判决生效后仍不履行赔偿义务,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查封、扣押、冻结等方式强制其履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