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履行法律生效文书,对于义务人来说应尽快主动履行,避免不良后果;对于权利人而言,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生效文书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旦生效,相关当事人就有义务按照文书内容履行。如果义务人未履行法律生效文书,会面临一系列不利后果。可能会被记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被列入失信名单后,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比如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可能会被拒绝;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还会影响个人的出行,不能乘坐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

对于义务人来说,正确的做法是尽快主动履行法律生效文书确定的义务。如果确实存在困难,无法一次性履行完毕,可以与权利人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约定分期履行的方式和时间。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后,义务人要严格按照协议内容履行,避免再次违约。

对于权利人而言,如果义务人未履行法律生效文书,在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可以向作出该生效文书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时,需要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副本等材料。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会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通过这些执行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以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无论是义务人还是权利人,都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积极妥善处理未履行法律生效文书的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