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履行离婚协议属于民事纠纷案件中的合同纠纷。

从法律性质来看,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就解除婚姻关系以及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相关事宜达成的协议。它具有合同的基本特征,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离婚协议一旦签订并生效,双方当事人就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例如不按照约定支付抚养费、不配合办理房产过户手续、不分割约定的财产等,另一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司法实践中,当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时,另一方通常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类诉讼的性质属于民事诉讼,具体案由为合同纠纷。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依据离婚协议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审查协议的效力和双方的履行情况。如果协议合法有效,且一方确实存在不履行协议的行为,法院会判决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继续履行协议、赔偿损失等。

需要注意的是,离婚协议的生效时间与一般合同有所不同。离婚协议是以双方办理离婚登记为生效条件的,如果双方只是签订了离婚协议,但并未办理离婚登记手续,那么该协议并未生效,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只有在双方办理离婚登记后,离婚协议才正式生效,双方才需要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不履行离婚协议属于民事合同纠纷案件,另一方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履行离婚协议属于什么纠纷案件(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