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里需要明确几个关键要素。“二人以上”,这意味着共同犯罪的主体数量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例如,在一些盗窃团伙犯罪中,可能有主犯负责策划和指挥,从犯负责实施盗窃行为,他们人数通常在两人及以上。

“共同故意”,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各行为人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在诈骗犯罪中,所有参与人员都清楚他们的诈骗行为会使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并且积极追求这种结果。另一方面,各行为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都认识到自己不是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比如,在走私犯罪中,有的人负责联系货源,有的人负责运输,有的人负责销售,他们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例如,建筑施工中两名工人因为疏忽大意导致建筑材料坠落砸伤路人,他们不构成共同犯罪,而是各自根据其过失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共同犯罪中的行为人根据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等,不同的角色在量刑上也会有所不同。主犯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处罚相对较重;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几个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