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房屋租赁合同约定了违约金,若一方违约,守约方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若违约方拒绝支付,守约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解决。
在房屋租赁关系中,合同约定违约金是常见的保障双方权益的方式。明确违约金的性质和作用。违约金是为了保障合同的履行,当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它具有补偿性和惩罚性双重性质,旨在弥补守约方因违约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同时对违约方起到一定的惩戒作用。
当出现违约情况时,守约方应先仔细查看合同中关于违约金的具体条款。包括违约金的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例如,合同可能约定若承租人提前退租,需支付相当于一个月租金的违约金。如果违约方愿意主动承担违约责任,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那么事情相对简单,双方按照约定履行即可。
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违约方拒绝支付违约金的情况。此时,守约方可以先尝试与违约方进行协商。通过友好沟通,向违约方说明其违约行为以及按照合同应承担的责任,争取达成一致意见,使违约方支付违约金。
若协商不成,守约方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可以请求当地的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进行调解,这些部门具有一定的调解经验和公信力,可能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且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守约方可以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具有专业性、高效性等特点,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违约方必须履行。
若合同中没有约定仲裁条款,守约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守约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对方存在违约行为以及合同中关于违约金的约定。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若违约方不履行判决,守约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房屋租赁合同约定违约金后,守约方应依据合同和法律规定,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