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意杀害动物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说法,可能只是个人行为不涉及法律问题,也可能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甚至构成犯罪。
一般情况,如果是杀害自己拥有所有权的动物,比如自家饲养的家禽家畜等,通常属于个人对财物的处置行为,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况下,不涉及法律问题。例如农户宰杀自己养的猪用于食用,这是常见且合法的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如果蓄意杀害他人的动物,这可能构成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动物属于其主人的财产,蓄意杀害他人动物就可能被认定为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比如故意毒死他人饲养的宠物狗,狗的主人有权要求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同时行为人还可能面临治安处罚。
构成犯罪,当杀害的是国家保护动物时,性质就更为严重。我国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例如,蓄意杀害大熊猫、东北虎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必然会受到刑法的严厉制裁。即使杀害的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如果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也可能构成非法狩猎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