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案后再犯罪的判刑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一般会依据新罪的具体情况定罪量刑,若符合累犯条件,会从重处罚。
撤案通常意味着之前的案件不再继续追究刑事责任,但撤案后再犯罪,司法机关会对新的犯罪行为进行独立的调查和审判。对于新罪的定罪,是依据犯罪行为所触犯的具体罪名来确定的。我国《刑法》规定了众多罪名,每种罪名都有其特定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例如,若实施了盗窃行为,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或符合其他入罪条件,就会以盗窃罪进行定罪。
在量刑方面,会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判处。对于一些较轻的犯罪,如果情节轻微、有自首、立功等从轻情节,可能会判处较轻的刑罚,如管制、拘役等;而对于严重的犯罪,如故意杀人、抢劫等暴力犯罪,量刑会相对较重,可能会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若撤案后再犯罪符合累犯的条件,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除外。例如,甲之前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满释放后三年内又犯抢劫罪,且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那么甲就构成累犯,在对其抢劫罪量刑时会从重处罚。
再犯罪时的主观恶性、犯罪手段、是否造成严重后果等因素也会影响最终的判刑结果。司法机关会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量刑的公正和合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一条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