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刑事拘留和解后仍有可能会判刑,但和解是重要的酌定从轻情节,在量刑时会予以考虑,存在不起诉或判处缓刑等不实际关押服刑的可能。

在涉及轻伤的刑事案件中,刑事拘留后双方达成和解,并不意味着必然不会被判刑。首先要明确,故意伤害他人导致轻伤及以上结果,已经触犯我国《刑法》,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不过,和解在司法程序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取得被害人的谅解,这一情节会被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充分考量。从刑事诉讼程序角度来看,如果是在侦查阶段达成和解,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例如,犯罪嫌疑人一贯表现良好,此次是因一时冲动造成他人轻伤,事后真诚悔悟,积极赔偿并获得被害人谅解,检察院综合全案情况,有可能作出不起诉决定,这样犯罪嫌疑人就不会被判刑。

如果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和解同样会对量刑产生影响。法院在量刑时会将和解作为从轻处罚的重要依据。法官可能会根据具体案情,判处犯罪嫌疑人缓刑。缓刑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在一定的考验期内,如果遵守相关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比如,原本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但因为和解等情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半,在这一年半的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嫌疑人不需要在监狱服刑,而是在社区接受矫正。所以,轻伤刑事拘留和解后虽然仍有判刑的可能,但和解能为犯罪嫌疑人争取到更有利的处理结果。

轻伤刑事拘留和解后还会判刑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