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未分割,后续可通过协商或诉讼两种方式办理分割手续。若双方能协商一致,可签订财产分割协议;若协商不成,则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婚姻关系结束时,如果夫妻共同财产没有进行分割,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成财产分割。协商分割的方式。夫妻双方可以就未分割的共同财产进行沟通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秉持公平、自愿的原则,对财产的范围、价值以及如何分割达成一致意见。一旦协商成功,双方需要签订书面的财产分割协议。这份协议应详细写明财产的种类、数量、分割方式等重要信息,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明确保障。签订协议后,双方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完成财产的实际分割。
如果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那么就需要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一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后财产分割诉讼。在提起诉讼时,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例如财产的产权证明、购买凭证、财产来源等,以证明该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审理。
法院在审理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件时,会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会考虑财产的来源、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贡献、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等因素。如果存在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等行为,在分割财产时,该方可能会少分或不分。法院经过审理后,会依法作出判决。双方需要按照法院的判决来执行财产分割。无论是协商分割还是诉讼分割,都要确保财产分割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八十三条
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经审查该财产确属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