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故意撞机动车,机动车一方通常无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遵循过错责任原则。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需要考量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发生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当出现行人故意撞机动车这种特殊情形时,责任认定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明确指出,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是基于公平原则和对故意违法行为的否定态度。行人故意撞车属于一种主观故意的行为,其目的并非正常的交通通行,而是希望通过碰撞机动车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如骗取赔偿等。

证据收集与认定:在实际处理这类事故时,关键在于证明行人是故意撞车。机动车一方需要尽可能收集相关证据,例如现场的监控视频、行车记录仪的录像、目击证人的证言等。这些证据能够清晰地反映事故发生的过程,判断行人是否存在故意行为。如果有证据表明行人在撞车之前有异常的举动,如长时间在机动车道徘徊、刻意寻找碰撞时机等,都可以作为认定故意撞车的依据。

后续处理:一旦确定行人是故意撞机动车,机动车一方无需承担赔偿责任。但在事故发生后,机动车一方仍应按照规定进行报警和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同时,如果行人的故意撞车行为给机动车造成了损失,机动车一方还可以依法要求行人进行赔偿。行人故意撞机动车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法律明确了责任认定,以维护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行人故意撞机动车怎么认定责任(0)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