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使受害人重伤,逃逸者一般负事故全部责任。在刑事责任方面,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民事赔偿方面,逃逸者需赔偿受害人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造成残疾的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等。
关于责任认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在肇事逃逸导致受害人重伤的情况下,通常逃逸者会被认定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这是因为逃逸行为破坏了事故现场的完整性,使得事故责任难以准确判断,逃逸者的这种故意逃避行为应承担不利后果。
在刑事责任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使受害人重伤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且逃逸属于加重处罚情节,所以一般会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
民事赔偿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等。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还需要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
肇事逃逸使受害人重伤不仅要承担严重的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逃逸者应依法接受法律的制裁并对受害人进行合理赔偿。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