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不认定责任时,法院会根据事故相关证据,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事故各方的过错程度进行判断,并据此作出判决。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是重要的证据,但并非法院判决的唯一依据。当交警不认定责任时,法院会全面审查案件事实。

证据审查方面,法院会要求当事人提供尽可能多的证据,包括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法院还原事故发生的经过。例如,事故现场的监控视频能够清晰地展示车辆的行驶轨迹、速度、碰撞位置等关键信息。如果有目击证人,其证言也能为法院判断事故责任提供参考。

过错判断原则,法院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判断各方在事故中的过错程度。一般遵循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比如,一方存在超速、闯红灯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通常会被认定为有过错。

特殊情况处理,如果事故双方都无法证明对方有过错,且根据现有证据也难以判断责任,法院可能会根据公平原则进行判决。例如,在一些轻微碰撞事故中,双方都没有明显的违规行为,法院可能会判定双方分担损失。

保险因素考量,如果事故车辆购买了保险,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保险的赔付情况。先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再根据事故责任由当事人承担。

交警不认定责任并不影响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公正的判决,法院会综合各种因素,依法确定事故各方的责任和赔偿金额。

交警不认定责任法院怎么判决(0)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七条

道路交通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成因无法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载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申请复核、调解和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