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欠钱不还被法院强制执行会面临多种后果,包括财产被处置、信用受损、经营受限,严重时企业相关负责人还可能被采取人身强制措施。

在财产方面,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企业的银行存款。法院可以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冻结企业账户内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若账户资金不足,法院还会查封、扣押、拍卖企业的其他财产,如机器设备、厂房、车辆等。拍卖所得款项将用于清偿债务。

企业的信用会受到严重影响。企业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俗称的“老赖”名单。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这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商业信誉和市场形象,导致合作伙伴对其失去信任,业务拓展困难。

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受到诸多限制。企业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融资活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会拒绝为其提供贷款。企业也可能无法参与一些重要的商业项目和招投标活动,因为很多项目对参与企业的信用状况有严格要求。

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也会受到牵连。他们可能会被限制出境,在乘坐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时也会受到限制。情节严重的,还可能会被司法拘留。如果企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特别严重的,相关负责人可能会被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处罚。

企业欠钱不还被法院强制执行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对企业相关负责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债务。

企业欠钱不还被法院强制执行会怎么样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九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