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故意伤害涉及民事赔偿,手续主要包括明确赔偿责任主体、收集证据、确定赔偿项目和金额、进行协商或申请调解,若协商调解不成则可通过诉讼解决。

要明确赔偿责任主体。根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所以对于精神病患者故意伤害他人的情况,其监护人通常是赔偿责任主体。若该精神病患者有财产,先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收集相关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证据是主张赔偿的基础。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一是医疗相关证据,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医疗费发票等,这些可以证明受害人的受伤情况和医疗费用支出;二是误工证据,如单位出具的误工证明、工资流水等,用于确定受害人因受伤而减少的收入;三是护理证据,若受害人需要护理,要有护理人员的身份证明、护理费发票或护理协议等;四是其他证据,如交通费用的票据、残疾辅助器具的购买凭证等,以证明实际的损失。

确定赔偿项目和金额。赔偿项目一般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若受害人构成残疾,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若受害人死亡,则要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具体的赔偿金额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来计算。

接下来,可以先尝试与赔偿责任主体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客观,依据收集到的证据和确定的赔偿项目金额,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也可以申请有关部门进行调解,如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

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达成满意的结果,那么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按照法院的要求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积极参与庭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精神病患者故意伤害民事赔偿怎么办手续(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托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